2014-06-30 08:06:32 来源: 媒介素养 评论: 5 分享:
有这样一群妈妈,她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对互联网上暴力、色情、恐怖等低俗信息进行评审、举报,目的是为孩子们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近日,记者辗转采访到了这个北京民间公益组织——“妈妈评审团”。
“妈妈评审团”成立于2010年,禹女士是“妈妈评审团”的第一批成员,初加入时,她是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
作为网络不良信息的义务监督员,禹女士说自己不会主动搜不良信息,而是会在上网时将不经意间发现的不良信息及时记录并进行上报。
如今,禹女士的孩子9岁了,禹女士说,经过在“妈妈评审团”的几年历练,让她比普通人多留一个心眼,上网时会留意多看几个页面,多往后翻几页,有时候第一页没事儿,多翻几页就会发现不良信息。
同期加入“妈妈评审团”的还有谷女士。谷女士介绍说,“妈妈评审团”的成员均为自愿报名,其职业构成兼顾各行业,有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媒体工作者以及全职妈妈等,孩子的年龄范围从幼儿园到大学不等。“妈妈评审团”的成员会接受相关培训,包括国内外互联网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提高妈妈的媒介素养等。
如何界定一条信息的不良属性?谷女士说,妈妈们在具体操作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认知。“我认为不合适的就提交,主管部门会筛选,觉得确实不合适的会处理。”谷女士说,每个妈妈都会以儿童健康的唯一原则进行举报。
谷女士表示,色情、暴力的信息很容易判定,“玩游戏时突然弹出一个有衣着裸露的女性,有的还有声音,肯定是低俗的,有的页面中会出现枪击 ‘暴头’的血腥场景”。除了过于明显的低俗信息外,部分图片、文字、视频游走于健康与不健康的边缘。在目前没有内容分级制度的情况下,妈妈们也只能从自己的标准出发,去监督和举报她们认定的不良信息。
参与“妈妈评审团”对许多妈妈来说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她们更明白如何与孩子相处。青青(化名)的妈妈在参加“评审团”之前,因为儿子青青沉迷于网络而痛苦不堪。加入“评审团”后,她接受了多次培训,改变了以往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的观点,更科学理性地认识了网络,继而改善了亲子关系。
“我们辛勤工作发现问题,能够为千万妈妈省下精力,让更多孩子享受文明、健康、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谷女士说,“妈妈评审团”的工作让每个妈妈都能感受到正能量,并且会将这样的正能量传递到自己家庭。谷女士的儿子现在上大学,每次向周围人提到妈妈的公益工作时总是特别自豪。
“现在我和儿子交流的内容越来越多,他还时常会和我一同参加 ‘妈妈评审团’的活动”,谷女士说。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评审团”的工作还吸引了不少爸爸参与,他们与妈妈们一起为营造绿色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 2014-06-23 作者:朱臻佳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妈妈评审团”甘当网络啄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