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4 12:01:30 来源: 写作知识 评论: 8 分享:
近日,江苏无锡滨湖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原告王某的女儿在今年中考语文考试中,将范文稍稍改动写成作文,被中考阅卷组列为严重抄袭文章,评分8分,语文科目总分为61分。王某对此成绩有异议,向教育部门申请行政复议,要求阅卷,并由教育部门重新评定得分,申请被拒后,他将教育部门告上了法庭,滨湖区法院一审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目前,王某已向无锡市中院提起上诉。
可以肯定的是,中考作为严肃的重大考试,判断抄袭与否有一套严格的判定标准。通常来说,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要不是王某女儿涉嫌抄袭的证据确凿,一般不会被抓典型。而分析抄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一,个人投机取巧态度使然。因为改卷时判定抄袭程序普遍繁琐,一般是需要提供原文,并且有大面积相似甚至雷同才能认定,这变相激励了部分考生放弃自主思考,铤而走险。
其二,宏观上的作文教学取向误导的。提起中小学作文教育,就不得不提到范文。虽然文无定法,但在应试教育的逻辑下,为了分数而适度强调能得到高分的范文,也无可厚非。但在所见所闻中,我们知道有许多一线老师已然将作文教育简单异化成了范文教育,上作文课要不是分析范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要不就是鼓励学生多背范文,而极少能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写作能力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的,这其实背离了语文作文教育的初衷。教育大环境如此,学生平时背范文,考试绞尽脑汁,七拼八凑范文中的情节、段落之类就不是个别现象了。在此语境下,被认定为抄袭的只不过是走了极端,是连改头换面都懒得改了。
另外,近些年来,不少中高考满分作文在公开发布后都遭到了舆论涉嫌“抄袭”的质疑。比如,2012年广东佛山中考满分作文竟然被爆出70%段落与网文相似,虽被教育考试部门解释为“确有相似细节 但主题有重新演绎不属于抄袭”,但诸如此类在考试规则内的“满分作文”难保就不是一种错误的示范。况且,作文本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且不说走极端抄袭的,就是考场上产出的大面积千篇一律的“似曾相识”的文章,也该令我们的语文教育汗颜了吧?
身为中高考的过来人,个人十分同情王某女儿的遭遇。换个角度看,或许,她就只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考试失败者。要是多来几篇范文综合“加工”一下,会不会又是一篇有“抄袭”嫌疑而不能被认定为“抄袭”的高分作文呢?而中高考作文高分甚至满分成绩的获得者们,倘若失去了创造性,只会“借鉴”了,“文章写得好”也难免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来源:千龙网 作者:林旻煜 福建师范大学
声明: 上述内容由( 童新网 )精选编发,主要来自本网原创、网络投稿、编辑摘编和会员推荐。童新网登载此文为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作者观点不代表童新网。转载请保留原文版权和相关链接: 考生作文抄袭的板子要拍向谁?
提起中小学作文教育,就不得不提到范文。虽然文无定法,但在应试教育的逻辑下,为了分数而适度强调能得到高分的范文,也无可厚非。但在所见所闻中,我们知道有许多一线老师已然将作文教育简单异化成了范文教育,上作文课要不是分析范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要不就是鼓励学生多背范文,而极少能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写作能力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的
提起中小学作文教育,就不得不提到范文。虽然文无定法,但在应试教育的逻辑下,为了分数而适度强调能得到高分的范文,也无可厚非。但在所见所闻中,我们知道有许多一线老师已然将作文教育简单异化成了范文教育,上作文课要不是分析范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要不就是鼓励学生多背范文,而极少能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写作能力发展的能力上下功夫的
说的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