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参加了一个绘画班的网上投票,紧接着就是学校读书比赛的微信投票,最终都要家长去拉票。”近日,福州多名家长向海都记者反映,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始通过微信进行各种评选,这也让家长平添了许多烦恼。(11月17日《海峡...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以下简称“BBC”)的系列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以下简称《中式学校》)播出后,引起中英两国对各自教育制度的热议与反思乃至批判。 各方展开论战时,都会以片中的情境或者人物的...
“我在看你,你却在看手机”“你介不介意把你手机粘在我额头上,这样我就当你在看着我说话得了”,微信朋友圈里,一篇反思生活被手机主宰的文章,让很多人心有感触。 行色匆匆的社会里,相聚本已不易而短暂,却常常穿插一幕幕“低...
从心灵鸡汤到过度营销,再到各种美食、自拍刷屏,相信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且对此嗤之以鼻。 日前,一则名为《微信朋友圈礼仪规范》的帖子在微信和微博中被争相转发,其中列出的26条礼仪规范引出了网友不...
在孩子的具体感受中,父母的沟通角色被弱化;在沟通方式上,孩子依赖于“隔面”的微信或QQ。这是如今许多孩子的现状。日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中文自修》杂志社针对目前新媒体在上海中学生群体中的潮流趋势,进行了一项“新媒体下的沟...
当眼花缭乱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对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有必要上一堂新媒体素养课。 让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赋予广大青少年良好的判断力与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网络时代的技能,有助于他...
加强网络建设,净化网络空间,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当前,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人际交流途径等,对处于人格塑造期、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善用新媒体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为记者,笔者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新闻发布会。 有些地方党政机关搞的发布会,搭一个高高的主席台,领导诸公正襟危坐,俯视一干记者,显得“高大上”。 而记者尤其是靠前的,因为抬头仰视之故,时间久了脖颈酸痛,再丰富的...
一条条棉被,与酷暑中的海南,很难“联系”。难怪,看到红会给灾区捐棉被,网友直呼“太囧”,质疑红会“忽悠”。 其实,打抱不平者或许忘了:棉被问题,灾民最有发言权。我走访台风中的不少受灾区,对“棉被”有切身体会。就在台...
青少年是中国网民的主流群体。 在我国,30岁以下的互联网网民占网民总数的54%。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置于为未来构建知识基础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 他们是否拥有信息认知能力、使用能力、创造能力,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